讓睡覺休息 成為親子活動

  • Par jdkdjru
  • Le 23/08/2022
  • 0 commentaire

庫克拉的方法,從耳濡目染開始。他每天都需要午睡,所以孩子也順其自然,跟著午睡。

有時「睡覺」休息,也成了親子活動之一。他的三歲兒子偶爾就會說,他有個好主意,要爸爸換上睡衣、把燈關掉,上床休息去。這往往正合他意,自然會配合一起「玩」,孩子也真的會睡著。

很多三歲小孩會賴皮或遲遲不闔上眼皮,在這樣的時刻,他也會善用被窩玩遊戲,找方法充電。例如,假裝被窩是個巢穴,躲在裡面,靠著疊起來的枕頭,偷偷往外看。這樣當孩子不睡時,至少能蓋著毯子,半躺著休息一下骨質密度檢查

有時,他們把家裡所有的毯子蓋在身上,假裝自己是一座小山,孩子疊在他的身上,上面再蓋毯子,就像是山上長的柔軟青草。孩子會很入戲得要他安靜,因為山丘不會動也不會發出聲音,只會靜靜不動、讓植物在地上生長。不能說話也不能動,也是種休息毛髮倒生

休息不是奢侈 也不是偷懶
除了教孩子休息和睡覺,庫克拉也提醒,要給孩子「該休息就休息,不要勉強硬撐」的價值觀。作為家長與拉比,他看過太多現代人勉勵刻苦瀕臨崩潰邊緣的案例,苦撐是有極限的。他常常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,硬撐超過自己的身體所能負荷,結果是讓病情惡化。把「休息」污名化,損人也不利己。

教孩子適時休息的發懶、耍廢,不只是放下工作停下來,也還要懂得享受生命裡的美好事物。像是慵懶得曬一下太陽,或是靠在重要的人懷裡相擁。他在病人臨終前的安寧醫療經驗中,發現即將離世的人跟老朋友聚聚、啜一口咖啡、或是吹一陣暖風,可以讓他們感到多麼愉悅。

孩子的未來只會愈來愈緊張、壓力愈來愈大,而且很多人從小開始就有心理健康問題。一味得要孩子拚,甚至可能會造成慢性疾病、長期的問題。所以他希望他的孩子現在就知道如何享受世界,學會躺在草地上看雲、滋養人際關係、睡懶覺、作夢……,不要等到這些事變成人生快來不及的緊迫時刻,才刻意去做聽力障礙

有些大人常說,沒有那個奢侈可以去休息。但是休息不應該是奢侈。如果休息就被認為是在偷懶,那麼,我們就要教孩子辨別必要的休息跟偷懶的不同,而不是為了怕被貼上懶惰的標籤,在該休息時硬撐。

 

Ajouter un commentaire

 
×